十二五环保部门做好履责与服务


关键词:环保  2011-05-18  点击次数: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将有更大幅度的发展与提升,也必将带来一些工业的加速发展。面对发展热潮,环保部门如何既当科学发展的先行者,又作服务发展的排头兵,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推动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工业的加速发展必然带来污染物直接排放量骤增,不少城市正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与挑战。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若根据现行的治污标准,按近期制定的实现“十二五”工业主营收入6000亿元的目标初步估算,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将在九江市目前的基础上增长15%,直接贡献全市污染排放总量增长60%。而“十二五”期间,污染物减排难度将会不断加大:污染物排放约束性指标由两项增至4项,其中新增约束性指标氮氧化物和氨氮减排1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继续减排8%;相关环境政策也日益严格,一些地方政府对未能完成减排任务的县市,除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外,还将采取区域限批等处罚措施。


  同时,目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能源需求和污染物产生量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增多。笔者认为,要想深入挖掘减排潜力必须转变一些地方重工程减排,轻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的简单处理方式,实现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主要措施多管齐下,坚持走集约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之路,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转变旧有观念,多管齐下促减排


  发展生态产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三大减排措施中,结构减排是根本,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举措。笔者认为,对很多城市来说,开展结构减排必须走生态工业化的道路。首先,以绿色发展理念引导新型工业。要以环境优先的理念发展工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制,严把项目环保审批关;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将节能环保、环境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合到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中去,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其次,以优势主导产业支撑新型工业。工业发展要以项目作支撑,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注重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进行项目集聚和产业集群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配套完善的产业基地和块状经济。第三,以生态工业园区承载新型工业。工业园区是县域经济的火车头,要发展新型工业就必须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认真考察入园项目,鼓励和引导同类项目适度集中发展,注重围绕资源时空分布、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敏感性和服务功能编制生态规划,并组织实施建设。第四,以循环经济模式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


  加大投入,开展集中式污染治理。工程减排当前仍是很多城市具有重要潜力的减排措施,其重点应放在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上。污染集中控制在环境管理上具有方向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解决重点污染问题;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提高污染治理效果;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加速有害废物资源化;有利于节省防治污染的总投入;有利于环境监管并节约监管成本。“十二五”期间必须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集中式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以及所有工业园区和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有条件的地区还可提高标准实现中水回用;开展集中供热及“煤改气”工程,推动燃煤电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治理,对重点污染源治理进行补贴改造。


  强化管理,实现达标排放。管理减排主要应抓好以下方面:一要强化工程后期管理。完善污水管网建设,实现应收尽收。二要加大企业监管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总量削减指标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坚持“以新带老”、“等量削减”,新上建设项目不允许突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增量;严格落实查实取缔制度,保持严管重罚的高压态势。三要严格执法考核。继续实行严格的属地管理和目标考核责任制,试行环境资源区域补偿制度,凡对各类违法排污行为查处不及时、取缔不坚决,发生污染事故和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要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加大投入,抓好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拓宽环评服务范围,保障科学发展


  对环保部门来说,保护环境是职能,服务发展是责任。在服务发展中深化认识,既是主观要求又是客观需要。环境影响评价事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要始终坚持“发展为要、保护为先”的原则,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作为环保部门,要以服务科学发展为第一要务,以环境保护为第一责任,站在全局的高度和战略的高度审视、推进工作,努力实现近期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统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环境保护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从被动管理转为主动服务,应着重从拓宽环评服务范围着手,为环境管理服务,保障经济快速发展。


  把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当前环评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快转变环评审批工作理念,对符合国家规定、满足环境准入条件的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重点项目,要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受理时间,加大审议频次,提高审批效率,切实做好服务。同时,要利用当前的有利时机,推动“两高一资”行业污染减排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鼓励一批带动行业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重点项目快速建设。


  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落实总量减排的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就是要在不影响环境质量的前提下,服务于经济发展;着眼长远,就是要在推进阶段性发展的前提下,注重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环境容量、总量控制与生产力布局的关系。通过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从严把好环境容量、总量关,尽量减轻环境的污染负荷。


  把环境影响评价作为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最重要的一环。要通过严格把握对“两高一资”项目的环评审批,牢牢把好环境准入关口;通过加大环保验收力度,确保环评措施落实到位;通过扭转重审批、轻监管等不良倾向,加强全过程监管。强化环境基础设施“三同时”竣工验收,确保环评提出的预防、减缓、保护、恢复、补偿等环保措施和工程落实到位。密切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通过全面分析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情况,透过环评看经济社会发展,为宏观经济做好预警、预报,为政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