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如何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2011-01-18  点击次数:


  根据汽车业“十二五”规划,小型化和汽车电气化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而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国家振兴经济和转变产业结构的重要突破口。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迈过年产销千万辆级门槛的中国汽车行业下一步如何走,如何由汽车大国转向汽车强国,已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全球汽车产业面临能源紧张和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时,新动力驱动被视作拯救和发展汽车产业的唯一路径。


  由于石油依赖加深、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问题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调整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目前国家已提出了发展方向、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逐渐成熟,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已经具备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与此同时,我国已经从发展规划、消费补贴、税收政策、科研投入、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构建了一整套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的政策体系。


  那么,在“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政策将会是什么内容和方向?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哪些工作是重中之重?未来,新能源汽车将如何发展?


  政府频出扶持政策 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既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民生环保,同时更是牵动了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命运。政府的扶持主要体现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研发等方面。


  去年以来,中国政府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巨额财政补贴:2009年2月5日,财政部公布了和科技部出台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汽车根据混合程度和燃油经济性分为5档,最高每辆补贴5万元纯电动汽车每辆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汽车每辆补贴25万元。更令国内汽车界振奋的是,国家针对新能源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又推出的“十城千辆”计划,将在连续3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大中城市,每个城市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领域推行1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商业化示范运行。可以预期的是,随着各项政策的陆续实施,国家明确实施新能源战略将促使各厂商新能源车的产业化进程再次提速。


  科技部部长万钢稍早前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创新体系已基本建立,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正逐步展开并将在5年内向产业化方向迈进。在电动汽车技术方面,我国已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适用于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车市场的特色混合动力、纯电动、燃油电池、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形成国际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以及35个技术标准,同时具备车用电池、电机、整车和技术设施检测能力。


  同时,据了解,一揽子扶持政策将从研发生产、市场推广、售后服务和回收利用等各个环节入手,制订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投融资政策等。


  科技部部长万钢提出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目标为:到2012年,国内有10%新生产的汽车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按届时汽车年产辆为1000万辆算,我国新能源汽车要达到年产100万辆的规模。


  在十二五规划元年,新能源汽车行业有望加速发展,二级市场表现方面,新能源汽车相关上市公司已经经历了享受政策红利阶段。目前,包括充电站、充电桩、充电接口的标准国家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特别是充电接口的标准很快就会出台。


  除了政策支持外,新能源汽车的“钱途”亦是不可估量: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草案称,未来10年政府财政投入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从2011年到2015年,国家电网计划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4000座,到2020年电动汽车充电站将达10000座。截至今年底,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规模将达3亿元,未来5年投资140亿元,2016年到2020年间再投资180亿元,到2020年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将达320亿元。


  国内车企发布新能源汽车投资规划,少则几十亿,多则上百亿。地方政府的新能源产业基地投资规模均不低于十亿元。


  接下来,除了政策支持外,具备强大研发实力和核心技术的公司将最终突围。


  推进插电式混动、纯电动的推广应用


  2010年6月1日,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汽车补贴实施细则正式出台,确定在上海、长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个城市启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工作,对1.6升以下及节油20%的弱混、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及纯电动车每辆最高补贴3000元至6万元。这一政策出台后,“重纯电动轻混合动力”的倾向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对此,我们认为,应该根据中国的国情,采取以电动汽车为主导的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混合动力并不一定是过渡技术,目前有市场,技术也比较成熟,应该大力发展,从长远来看,混合动力技术也会与纯电动技术和燃料电池技术并存。


  因此,十二五期间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应该是同时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


  加速新能源汽车产业化


  “未来的5年将是电动汽车从科研向产业化过渡的关键时期,也是我们是否能够抓住机遇,将电动汽车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的关键5年。”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曾在公开场合提到,“十二五”《规划》的草案包括明确电动车产业化研发方向加大对示范产品的开发、优化和应用的财政补贴力度等七方面。其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将是“十二五”期间汽车产业政策的重点问题。


  其实,在新能源车产业化方面,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从前不久世界电动车大会的举办便可见一斑。从历史上展会以研发机构为主体,到本届以企业为主体,充分说明,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已进入到产业化阶段。


  《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全面掌握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开发的能力,发挥市场和资源的优势,形成有较强竞争力的电动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工业体系,投放电动汽车充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满足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需求。


  “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发展总体上将采用一种过渡战略和转型战略。未来5-10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将采取内燃机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两条腿走路发展战略,一方面继续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发展节能型内燃机汽车;另一方面,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系统,发展新能源汽车,两者共同发展,良性互助。


  着力突破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就中国而言,无论是传统汽车还是新能源汽车,在核心技术方面,跟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目前,动力电池在性能和成本方面还难以满足整车使用需求,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瓶颈。关键零部件的产业链尚未形成,动力电池基础原材料、电机及电控系统用电力电子元器件(IGBT)等自主化不足,大部分关键原材料、零部件及制造装备依赖进口。


  这些技术难点该如何解决?“十二五”是一个准备期,意味着要全方位地就相关技术进行突破。因此,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应该加大投入,得电池者得天下。我们的行业需要新一代的电池出现,需要跨行业跨学科的合作,产学研结合。电池只靠汽车企业搞不定,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命题。
  这样看来,电池、电机、电控等技术及产能成为制约电动汽车普及的关键。“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大力发展电力电池模块化,2015年动力电池产能达100亿瓦时,汽车电池成本将降低一半。


  近日,在国际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相关部门正在着手完善和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专项规划和相关扶持政策的制定。工信部牵头制定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1-2020年)》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将投入巨额资金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同时,国家质检总局正开展汽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工作。为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央财政1000亿元投入新能源汽车。到2020年,以混合动力为代表的节能汽车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作者:陈晓芸)



分享到: